亚洲的未来:从经济一体化到命运共同体
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正式提出了亚洲命运共同体概念。2016年的博鳌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说,亚洲是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要共同推动经济增长,各国应该加强宏观政策协调。
的确,亚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亚洲地区仍然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分歧,面临各类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除贫困的任务依然艰巨。
凡事知易行难。共同体的打造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时间。对困难,中国要有思想准备,有解决之策,有战略耐心。就内部而言,中国是倡议者,发动者,但不是一言九鼎的决策者。这其中的拿捏极为关键,需要做倡议者的同时又不能无视其他国家的诉求。同时,也要充分理解其他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并用事实予以消除。
亚洲的政治是小国带动大国,东盟作为一个小规模的共同体需要发挥更大作用,对此中国应该予以鼓励和支持。中日矛盾如何处理,也是影响亚洲命运共同体的走向。日本把自己看作西方国家,一直犹豫到底是美国优先还是美亚并重。长远来看,日本还是亚洲的日本,中国应该欢迎它积极参与亚洲事务,并妥善处理和日本的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
180多年前,美国人门罗说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而今,美国的战略学者们对中国充满疑虑,对亚洲的团结感到不安,对亚投行大有抵触,更不愿看到亚洲命运共同体成型。其实美国大可不必如此。正如欧盟的壮大有利于地区稳定,亚洲命运共同体也将为亚洲的商业打造良好氛围,有利于世界各国在亚太地区的投资和贸易,因为这个共同体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共赢的,不是零和游戏。
亚洲命运共同体,现在只是开始。
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不是空话,而是辅之以切实的行动。如果说,亚投行是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发动机,那么,一带一路就是路线图。这一宏伟蓝图背后的逻辑是,中国一枝独秀不是目标,亚洲各国共同发展才是真谛。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亚投行和”一带一路”,需要亚太自贸区的支撑。前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中国就确立了睦邻、富邻的大方针,而今全球经济发展放缓,中国更愿意与区域内伙伴一起,共渡时艰,携手前进。如李克强总理所言,各国应该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一带一路”倡议要与其他国家战略对接,共同促进开放包容。
因此,中国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立足亚太多样性实际,肯定亚太自贸区联合战略研究进展,希望就早日建成亚太自贸区达成共识。
中方希望在2016年底完成亚太自贸区联合战略研究,提出实现亚太自贸区的可行路径和政策建议,为建立一个全面、高质量、平衡、包容的亚太自贸区创造积极有利条件,使各经济体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普遍受益。
博鳌论坛,为各方的交流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舞台。通过交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会更加顺畅地落实中国的周边外交理念,为未来的亚洲一体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作者:王冲,为察哈尔学会副秘书长、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