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Home > 해피 차이나

자원봉사자, “단지 이 일을 하고 싶을 뿐 특별한 이유는 없다”

字号: A A A
korean.china.org.cn | 时间: 2018-12-19 16:44:30


志愿者在行动:“没有特别的想法,就想做这件事”


志愿服务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今天,无论是在重大国际会议现场、城市博物馆、乡村教室,还是在街道路口,我们都能看到越来越多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近日,中国网记者分别走进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市西城新街口街道办事处的一处社区活动中心,了解那里的志愿者服务情况。

 

高校培养 以志愿服务引导青年成长


在我国,高校是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参与者,也是青年志愿者的聚集地。近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一直致力于发挥自身语言资源优势,服务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鼓励大学生用专业所长从事志愿服务,推出了众多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如“歆语工程”“北京多语言服务中心”等。


北外团委副书记童昊,同时也是志愿活动的组织者和参加者。他向记者介绍了这些项目的具体情况,并分享了自己的支教经历。据他介绍,“歆语工程”是北外依托自身外语教学力量,在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地区推出以中小学英语师资培训、支教帮扶和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扶贫系列计划。该项目实施12年来先后派出2700多名师生志愿者赴河北、河南、四川、陕西、甘肃、湖南、广西、甘肃、福建、云南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展语言文化志愿支教活动,直接受益者达8万余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示范带动效应。2010年,该项目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晖教育创新奖”,成为当年唯一获得该奖项的中国项目。说起自己的志愿支教经历,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扔记忆犹新。他说:“我是大二暑假参与了这个项目,赴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县进行志愿支教服务,教授英语。通过这次支教活动,我对志愿活动有了更多的使命感。也许,在那段时间,我教授孩子们的知识并不算多,但是我想,我能为他们打开一扇窗户,让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的向往。”


据童昊介绍,北京多语言服务中心前身是北外与奥组委国际联络部合作成立的奥运多语言服务中心。该中心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输出高端语言服务志愿者,为保障各项赛事进行、媒体服务、礼宾接待以及交通、医疗等应急服务提供“全天候、无障碍”的多语言服务。如今的多语言服务中心通过打造首都多语言电话翻译服务系统、首都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纠错行动、外语口语培训和高端外语陪同等多个特色项目,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自2010年4月份开始,北京多语言服务中心相继与110、120、999、12345等服务热线和北京机场建立对接,常设8种外语坐席,通过三方通话的形式提供外语服务。德语系大四学生于欧含在这里工作两年多,曾经通过紧急求助电话为一名突发疾病的外国游客联系医院,这样的经历让她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除了日常接线服务外,北京多语言服务中心还组织青年志愿者为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APEC峰会等各种国际会议提供志愿服务。

 

大学生志愿者:青春的奉献 隽永的回忆


针对时下最热门的环保问题,北京外国语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北外青协)推出了“跳蚤书市”和“绿芽兑换”公益活动,鼓励学生日常积攒旧书刊报纸、塑料瓶等可回收物品,通过书市或兑换绿色植物等形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和再利用。北外青协提出“精英筑基”项目,帮助新疆预科班的同学们提高计算机应用软件(包括数据库等)的使用能力。志愿者们坦言,在给同学们上课的过程中,他们也在不断复习和积累,知识水平获得了进一步提升。


关爱和帮助弱势群体一直是北外公益志愿服务的重点。因此,北外青协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了“新阳光”病房关怀活动和“夕阳再晨”助老活动,通过定期组织志愿者赴医院和社区对弱势群体进行陪伴和慰问,让他们感受更多的社会温暖。


丰富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给予了大学生们更多成长的机会。童昊对此感受颇深,他说:“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是现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最简单、便捷的一条通道。它不仅使我们有机会学以致用,更让我们能树立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规则意识,强化奉献精神,这对我们自身的成长弥足珍贵。”

 

志愿者:社工臂力的延伸


走进西四胡同,周围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从其中一处院落,传出老人们阵阵爽朗的笑声……这里正是西城区“睦友社工事务所”的所在地。


古朴的大门上方书写着“老街坊”三个大字,推开颇具特色的玻璃门,步入小而温馨的事务所,同时也是深受街坊邻居们喜爱的活动场所。


事务所的墙上贴着一张张活动“课程表”,从传统的篆刻、葫芦丝、国画到素描、英语、科普知识……课程种类应有尽有。展示柜上摆满了志愿者和社区居民们共同完成的作品,有国画、书法、串珠编织等。

这个如今人气十足的社工机构,在其成立之初并未受到广大街坊邻居接受。睦友社工事务所总干事李璐龄坦言:“2009年事务所刚成立时,很多人都不知道社工是干什么的。我们进入社区、养老机构开展工作的时候,不仅服务对象不理解,甚至连我们的同事也都并不知道自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当时整个机构一共只有4个人,人手不足,能开展的服务也很少。”


回忆起事务所刚成立的那段日子,李璐龄笑着介绍道:“有些服务对象不理解社工,也拒绝接受服务,我们就厚着脸皮,想方设法用大家能够接受的方式去帮助他们。比如有的孤寡老人觉得自己过得挺好,不需要帮助,但考虑到独居老人在生活上确实存在很多风险,我们会在固定时间上门探访,或定期打电话询问近况,一次又一次邀请他们参加居民的活动,在方方面面关注他们的需求。一段时间之后,大家从一开始的不理解,转变为发自内心地接纳,继而逐渐认可我们工作的意义。现在,居民们已经能够自发组织各种活动,还能针对活动策划提出自己的想法。社区里遇到问题时,大家也能合力解决。”


通过对居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坚持不懈的努力,睦友社工事务所已由当初的4人发展壮大到目前的50余人。社工们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培育起来的志愿者们也组织起“为老服务队”“社区新青年”“环境志愿服务队”等队伍,积极开展便民活动。社工团队不仅提供老年服务、社区发展服务、社会救助服务等,还覆盖医务救助、音乐治疗、项目监测与评估分析等功能,担负着整合各方资源、更好地服务城区居民的责任。


“西城区的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但还是有很多身体情况较好的老人愿意参与志愿服务。我们会发掘有特长的居民,使他们老有所为。”李璐龄介绍道,“现在事务所里授课的都是社区居民,事务所里展示的所有书画、手工艺品也几乎都是由居民们亲手制作。他们利用一技之长,给大家、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欢乐, 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助人自助’的理念。”


正如项目主管闫芳所说,志愿者和社会居民是社工臂力的延伸。社会治理不仅需要专业的社工服务,还需要有社工机构培育出来的志愿者。此外,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作为基层“细胞”的居民奉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参与和维护社区的和谐发展。

 

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始1978 年,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1993 年底,共青团中央开始组织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国志愿服务进入了有组织、有秩序的阶段。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以后,志愿服务日益广泛发展,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已大大提高。2006年11月共青团中央印发《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2015年10月出台《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基本规范》。国家层面建立了中央文明办统筹指导、民政部具体推进、共青团中央和其他相关部门全力配合的工作机制,同时要求各地尽快建立健全志愿服务联合工作机制。


过去十年,我国实名注册的青年志愿者数目稳步增长。今年4月,共青团中央发布《关于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改革发展的意见》,预计到2025年,我国实名注册的青年志愿者总数将突破1亿。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通过对以上两个志愿者集体的采访,我们能够看出,我国的志愿服务正处于有序而广泛的发展中。不仅参与提供志愿服务的人数不断增加,而且志愿服务的质量也不断提升,其在受众中的认可度也相应扩大。


正如北外青协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所说,他们参加志愿活动“没有特别的想法,就想做这件事”。朴素的语言反映了朴素的初心,那便是对他人浓浓的关爱,对社会深深的责任感以及自然而不自知的奉献精神。



<  1  2  3  4  5  6  7  


China.org.cn 트위터 & 페이스북을 방문하시면 위 기사에 대한 의견 등록이 가능합니다.
文章来源:中国网
关键词:[자원봉사자 대학생 사회복지사]